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首批“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京港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高校 ,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截至2016年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北京市海淀区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36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26万余册;辖21个教学系部,学校开设专业97个,有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255人,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172人,学校普通本科在校生5088人,研究生2559人,学历留学生932人。

 

优势研发领域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255人,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172人,教师中超过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学校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3人,学校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项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首席专家共11人。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 81人、硕士生导师240人,教授134人、副教授233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7人。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北外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00多万元,获奖科研成果共92种,获100项奖,其中国家级奖16项,教委及北京市级奖71项。 在“八五”和“九五”期间,该校承担了国家教委和国家的60多个研究项目。王佐良教授和何其莘教授先后主持制定了国家教委“八五”和“九五”规划中的外国文学课题指南,许国璋教授主持制定了国家教委“八五”外国语言课题指南。在“七五”期间,该校承担了国家教委和国家科研项目27个,“八五”期间共承担国家教委和国家项目39个。这些项目涉及语言、文学、文化、国际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研订等。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姚晓舟教授承担211”科研项目《德语本科高年级德国媒体资讯课程建设》、“211”科研子项目《联邦德国经济史》。 在“十二五”期间,该校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这是国家社科基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单列项目,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唯一提到的一个单项项目。 截止2014年9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24.7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8.2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177种,中外文数据库52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其中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

重要项目

截至2014年9月,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