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农大”,坐落于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学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 [3] 

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1503名,全日制研究生778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486名、博士研究生3294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33名。有专任教师1679人,两院院士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7人。

 

优势研发领域

据2017年10月学校官网介绍,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4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8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32人。研究生导师139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10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学校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21项(含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各1项)。 2001-2013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70项,获得授权专利2164件。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先后有15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2013年获国家科技奖8项,与最高年份2012年持平,其中主报3项(“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及其应用”、“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2012年多1项;获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奖项——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另获各类省部级奖励40多项。 2018年获国家级奖励5项。 2013年申请专利582件,授权专利449件,其中发明专利372件。植物新品种授权4件;品种审定7项。成果鉴定23项,其中主持17项,参加6项。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软件著作权申请192项。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度农大3号小型蛋鸡全年销售达8000万只,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肉鸡健康养殖营养调控与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累计在16个省应用39多亿羽;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59.47万亩;作物种子健康保护及良种包衣、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工业化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动植物、植物转基因新品种、超高压食品非热加工设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共免疫技术”发明专利转让给美国VGX公司,在业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2013年学校推广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15个,推广面积1200余万亩,亩增产50-70斤;推广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农大212、农大399、农大1108等共170余万亩,亩增产60-70斤;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在全国应用5000余万亩,亩增产10%;2013年农大3号小型蛋鸡销售8000万只,累计推广5亿余只。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推广应用2339万亩,节水17.40亿立方米,生态效果明显。北方小麦免耕播种与装备技术累计推广1.2亿亩,节本增收达35亿元。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玉米气吹式精密播种机和振动深松施肥机与传统方式相比亩增产40-50斤,亩节约成本2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已在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十多个省市地方进行了试验示范、辐射推广。 2018年获授权专利数554项,获软件著作权538项。 2011年度中国农业大学发表SCI、EI等收录的国际论文1577篇。 2013年,学校发表的论文累计被SCI、EI和SSCI收录1770篇次,比2012年全年(1682篇次)增长5%。其中SCI收录1215篇,略高于2012年同期(1211篇);EI收录534篇,比2012年全年(444篇)增长20%;SSCI收录21篇,比2012年全年(27篇)减少22%;SCI论文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94篇,比2012年全年(63篇)增长49%。 2018年,SCI、SSCI、EI收录论文数2869篇。 截至2019年3月,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药理学与毒理学等10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1‰。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藏书总量为170多万册,电子文献147多万册。馆藏文献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体的文献保障体系。

重要项目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8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1] 2019年9月,学校获批两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