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坐落于广西南宁,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部省合建”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11工程”、“一省一校”(Z14)联盟、“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之一,设研究生院,具有自主招生资格。

广西大学创办于1928年,首任校长是有教育界“北蔡南马”之称的“一代宗师”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为国立广西大学,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等一批名家曾在此任教。1952年,毛泽东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1953年,师生、设备及图书资料被调整到华中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1958年,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1961年,广西工学院和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2.16万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有教职工3662人,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优势研发领域

截至2018年4月,广西大学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66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1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12人,专任教师2070人;其中,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杰出人才”(百人计划)人选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外籍教授、专家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 2016年,广西大学获得科研项目共1171项,合同经费2.3248亿元,到校经费2.2532亿元;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13项,直接经费4372.9万元;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项,其中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项。2017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3项,立项数比2016年增加27.8%。 2016年,学校获授权发明专利420件,同比增长29.23%;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15件;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19个,比上年增加8个;被SCI-Expanded收录 论文658篇,比上年增加74篇。 2016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获得奖励公示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获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1项,其中一等奖1项。 2011至2015年,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3项。

重要项目

截至2018年4月,广西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此外,学校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南开大学等28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依托该中心成立的“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相关技术